首页 >> 水冷却器

开放元年工程起重机内外企业比拼刚鸣锣制氮机

2022-09-24 00:17:49

开放元年工程起重机内外企业比拼刚鸣锣?

2005年1月1日,中国起重机市场对国外企业关闸开启一周年。

2004年1月1日,中国起重机行业开始执行加入WTO对该行业的最终约束协议:汽车起重机关税税率降至5%,履带起重机降至8%,全路面起重机取消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平等竞争的开始,给国内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自然无须赘言。然而,在外企抢攻的浪潮之下,起重机主导市场依然波澜不惊,国内厂家依然傲立潮头。但这并不说明国产工程起重机已经通过“开闸”大考,尤其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市场的兴起,更为国内企业增添了一重考验。

主导市场波澜不惊

据统计,2004年前11个月共销售汽车起重机10893台,全年突破11000台已成定局,这与上年9577台的销量有较高增幅。在工程起重机诸门类中,汽车起重机是首个突破万台大关的门类。

国内厂家在起重机行业市场开放元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国内外企业在主导市场上的博弈格局依然保持平稳,其主要因素在于: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是决定因素。虽然近年来小吨位市场在不断萎缩,但50吨以下汽车起重机仍占据工程起重机市场的主要份额。而从国内外厂家主导产品来看,国内企业以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为主,德、美、日等国企业以百吨级以上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及轮胎式起重机为主,如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在1988年就放弃了传统汽车起重机的生产,因此国外企业不可能与国内厂家在这一市场上拼高低。另一方面,2004年7月份宏观调控影响才开始显现,当月销量出现了14.5%的负增长,而上半年,尤其前5个月行业仍然继续延续了2000年以来50%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为国内厂家全年销量持续攀高奠定了基础。

新兴市场渐成焦点

主导市场波澜不惊,并不代表国内厂家可以稳操胜券,因为有两类新的市场需求正在兴起,并且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一是全路面起重机市场的兴起,如2004年上半年我国全路面起重机进口共计23台,总价值达2950万美元,进口额同比增长近80%。据行业人士初步估计,中国全路面起重机的年市场容量已达5亿元左右;二是履带起重机进口量激增,如2004年上半年我国各吨位的履带起重机进口共计228台,同比增幅为145.16%,而同期国内企业履带起重机销售107台,不足进口量的半数。

国内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市场的兴起,以及2004年起两类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具有该类产品制造优势的国外企业,纷纷加快进军中国的步伐。继多田野与京城重工合资,山水集团与锦州重型机械厂合作之后,2004年初马尼托瓦克起重集团又准备与成都久和公司携手。同时,利勃海尔、日立住友、神钢等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力度也在加大,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此外,特雷克斯起重集团透露将在中国开始起重机制造,特雷克斯公司主席兼CEORonDeFeo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重机市场,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中国公司的合资,他们计划既寻求合资,又独资经营,通过寻求拓展这些产品市场,到2006年,特雷克斯公司在中国的收入至少达到10亿美元。

国产技术融入世界

国内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利勃海尔、多田野等汽车起重机技术之后,经过20年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系列。如徐重的K系列汽车起重机,浦沅的H系列汽车起重机等均已推出百吨级产品。但由于底盘轴荷限制、整机性能等因素,百吨级以上起重机必然是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的天下。而这两类市场正在升温,它们不仅是外企逐鹿中国的必争焦点,也是国内企业力图突破之处。

近年来,这一突破的进程正在加快,继2003年国内首台百吨级全路面起重机、首台百吨级履带起重机在徐重诞生之后,2004年徐重又推出了2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同时在细节技术上,国内企业也实现了较大进展。

如吊臂结构技术上,利勃海尔、格鲁夫等多采用椭圆形结构,该类结构强度高、起重性能好、抗挠曲性好,但制作困难,成本较高。目前,徐重已成功将椭圆形吊臂应用于50吨以上大吨位产品,浦沅、北起、泰起等也实现了向六边形吊臂的过渡。这些都表明,中国工程起重机在技术发展上,正在融入世界潮流,并已具备了从那些一直被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市场上虎口夺食的实力。

并未通过真正大考

尽管起重机主导市场仍在国内企业掌控之下,国内产品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正在加快缩小,但这并不能说明起重机行业已经通过“开闸”大考。

从目前整个世界起重机市场来看,全路面起重机占据半壁江山,履带起重机也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份额。所以,即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起重机在国内市场均占有主导地位,如果仅仅力图固守城池,在外企强攻之下,就有可能重蹈挖掘机行业因外资全面渗透而“城池不保”的覆辙。

如何圆起重机强国梦

当今世界,称得上起重机强国的有德国、美国和日本。德国以利勃海尔为代表,其产品以先进、可靠、使用寿命长著称,但价格相对较高。美、日国内市场均以轮胎式起重机为主,但以马尼托瓦克、德马格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仍然全力开发全路面起重机,并把拓展重点转向欧洲市场,实现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日本产品与德、美在技术性能上有相当差距,但其质量细节处理上有独到之处,且价格有相当竞争力。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起重机强国,就是因为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中国早在2002年工程起重机产量就已居世界第一,但2002年销售收入不足世界总收入的10%。从一个起重机大国,到一个起重机强国,对每一位业内人士而言,都应该是一道坎。国内市场的开放,并不是在增加国内企业迈过这道坎的难度。而相反,若没有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若不能真正融入世界行业的发展潮流,中国起重机行业就难以真正做大做强,难以成就一个起重机强国的梦想。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797018.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865437.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826602.html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908987.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855982.htm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