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动球阀

fontcolorred名家论坛国内企业怎样闯世界font弹簧管

2022-09-23 23:13:25

<font color=red>名家论坛:国内企业怎样闯世界</font>

在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看来,企业走全球化的道路是必然的。他认为按照企业发展必然的规律,要销售更多产品,要使成本降更低,挣更多钱,必然进入更大的市场。一开始是地区级的小公司,后来变成国际的公司,后来变成全球公司,这个过程当中推动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出现。按照哈佛大学波特的观点,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竞争,而是在公司之间竞争。

转变陈旧观念

王志乐认为国内企业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必须转变观念。

第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对待外来经济的竞争往往是防御型的,而且是被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尽可能多出口少进口,让外汇存得越来越多,这个国家就强。现在看来有问题。新加坡300万人口,700平方米公里土地,有6000多个跨国公司办的企业,200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它在世界竞争力排在前3位。在国内,这几年哪一个省、哪一个城市利用外资越多,这个省、这个城市的发展就越快,像深圳和江苏,它的发展就非常快。

第二是从民族工业到全球经济。王志乐认为目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思想包袱就是民族工业问题。国内有的饮料企业在竞争中强调“我是中国的饮料”,要跟外国人竞争。这往往缺乏更高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民族工业的观念必须改变,什么是新工业呢?对来自全球的原材料进行加工,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就是新工业。王志乐认为,一个国家能不能生存和发展,决定你这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不是保存古老的民族工业,而是如何发展和振兴新的工业。这是决定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保持所谓民族工业。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哪一个地区这种新工业发达,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就最快;哪一个地区新工业落后,它就要被边缘化。

王志乐认为,民族工业的观念之所以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在于人们在考虑企业问题的时候,混淆了国家问题;考虑经济问题的时候,混淆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企业就是企业,不要给企业戴上一大堆高帽子,认为振兴民族工业,就是赚钱,这样的话,企业变成一种政治组织。而且,一个组织,一旦政治化了,它就会争权夺利,无法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组织。

第三,从面向国内到全球化战略。王志乐说,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内向全球化,被动参与全球化。前二十年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企业是被动的全球化,外国公司到你这儿来下订单,到你这儿来投资,而咱们是被动的接受者。中国企业借助外国的订单,借助外国的投资,融入全球化。第二阶段应该是主动全球化。咱们现在已经看到全球化潮流了,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了。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别一走出去就是到外边投资,外边投资挺难的,成功率不高,原因在于咱们缺少经验。第二步开始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但是必须做。到第三阶段,是主导全球化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建立自己的经营网络、自己的价值链,而且在一些行业,成为全球性的企业、跨国公司,甚至在这个领域主导全球,国内的中国集装箱集团,就实现了全球化,而且是主导全球化。

注意跨国公司新动向

王志乐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入世以后,第一个动向是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2001年中国引进外资,外国来中国投资468亿美元,去年达到了527亿美元,全世界排第一。今年前6个月尽管有非典的影响,却已经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34%。这样今年有可能超过600亿元,这是一个重要的动向,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大投资。

第二个动向是,外资开始在投资领域进行调整。外资要把它的投资项目系统化,一方面纵向一体化,从上游项目到下游项目都要投资,加大力度;一方面横向一体化,除了制造业以外,还要包括制造业旁边的服务,包括物流、信息咨询,一直到信贷、金融、研究开发。

第三,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过去外资在中国投资新建新厂,引进生产线,建立一个新企业;现在外资开始了并购,中国政府从国资委到商务部都制定了有关政策,允许甚至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的企业,或者一部分股份。第二,从合资到独资。过去大部分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大项目都是合资的多,现在独资的多,甚至于把原来已经独资的企业进行独资化改造。第三,从过去单项目投资变成现在的产业链整体投资。诺基亚在北京开发区投资的星网工业园,一个生产手机的厂带动二十来家零部件厂一块投资,用整个产业链和别的跨国公司竞争。第四投资管理一体化。外资把在中国的不同的资源重新整合,有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了几十个项目了,甚至二百多个项目都有,二百多个项目原来是单项目投资,并不是一个整体。松下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四十多家,加上服务性企业五十来家,现在他们在中国建立一个地区总部,统管、整合、管理或者调令整个中国的资源,在中国分配,在总部下边有好几个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制造若干个中心。

在竞争中合作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王志乐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向跨国公司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首先跟他对标,找到你的标杆向它学,学它的战略管理,学它的管理结构,而且抓住跨国公司转移制造业、转移服务业的机会,跟跨国公司合作,引进来。

跨国公司现在正改造原来什么都干、什么都是自己做的形式,变成一种资源外取型的经营方式。这个外包过程给中国企业实际上带来一个机会。对于怎么样引进来,东风汽车做得很好。东风汽车苗圩前几年就酝酿要跟跨国公司在顶端合资,这样新投资的企业就一体化了,而不像很多外国公司,先有了儿子,再有老子,他们想先有一个老子,再有儿子,苗圩的思路是:加入WTO以后,采取积极主动吸引外资的策略,和外资企业来一个嫁接,来一个合作,在合作当中谋求双赢。

王志乐认为,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积极利用全球资源。而且要通过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从被动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么大,美国人、日本人整天敲边鼓,要求中国升值,人民币早晚得升值,这是没办法的事,一个国家的货币跟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交易能力)关系非常大。但是这种被动压着升,还不如主动,走出去把人民币换成外汇投资。传统的观点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实际上不一定,这么多国家给中国产品反倾销,给咱们造成这么大的压力,反倾销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到它那儿投资建厂,在那儿生产,就绕过反倾销问题了。

从长远看,要更有利于开展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国内的中国华源,在加拿大、墨西哥建立纺织厂,其产品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存在所谓反倾销问题了。它通过走出去,在外边投资,绕过贸易壁垒或者贸易限制,非常成功。

王志乐建议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要和跨国公司一起合作走出去。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有一整套而且非常健全的网络。他们熟悉各个地方的经验和规定,也熟悉当地的市场,中国企业应该和这些公司一块往外走。走到哪儿去呢?去哪些国家、哪些地区,要有实事求是的研究,应该先易后难。中国周边的国家最容易,先去。近也好管理。商务部正在做一个研究,把120个国家和地区整理出一个国别战略、地区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到底哪个地方适合咱们中国搞,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做,适合什么行业去做,希望达到这样的目标争取中国的企业少走弯路。

目前很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吸引中国的投资机构。这时候中国企业得研究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

怎么走出去,王志乐介绍,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企业,或者股权置换、股权参与的方式走向世界。王志乐认为,在发达国家投资,建新企业难度比较大,不如收购兼并。上海电器集团,2001年做了一件挺大的事,花九百万美元在日本购买乐秋山印刷机械公司,这个企业技术先进,在印刷机方面仅次于德国的海德堡,当时资产状况糟糕,经营不善,马上就要破产了,上海电器给收购了,收购以后非常成功。在这样的发达国家,要从头建企业不如选择好的时机、好的对象,并购它的企业。

https://zyy.yilianmeiti.com/jb/4064/370100.html

https://zyy.yilianmeiti.com/jb/3927.html

https://zyy.yilianmeiti.com/article/17336.html

https://zyy.yilianmeiti.com/article/19536.html

https://zyy.yilianmeiti.com/jb/7057/520100.html

友情链接